很多人都認為溝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有嘴巴會說話就能溝通。當然這也沒錯,表面上看溝通并不是一件很復雜的事,但要溝通好卻不容易我看到凘南衛視在播放一個節目,節目的內容大概是六個人坐成一排,由第一個人聽一段音樂,其他幾都要用耳機把耳朵堵起來。當第—個人聽完音樂,第二個人才能把耳機摘掉,然后聽第一個人把歌曲的旋律唱一遍當第二個人聽完以后,第三個人把耳機摘掉,然后聽第二個人把歌曲的旋律唱一遍。就這樣整個過程中聽的人不能說話,當最后一個人在聽完以后要猜岀聽到的是什么歌曲。結果,猜出的歌曲與第一個人聽到的歌曲相差很大我越傳到后面音樂的旋律越變樣,到最后一個人的時候幾乎已經無法辨別是什么音樂了。這其實就是溝通的現實,說話人所要表達的意思與聽話人理解的意思經常會不一致。到底是什么造成溝通中問題叢生呢?我們有先了解一下完整的溝通過
完整的溝通過程,就是溝通發起者把想要表達的信息或情感通過語言、語調、表情、動作等形式進行表達這些表達的信息或情感又通過一定的渠道傳遞給溝通參與者,溝通參與者再把看到、受到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理解的信息或情感。很多時候溝通參與者自己理解的并不一定是溝通發起者的本意,所以一個完整的溝通還需要溝通參與者把自己理解的意思反饋給溝通發起者,以確認是不是理解準確溝通發起者需要在合適的場合、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情感,并讓對方正確的理解和執行。上面提到的例子中,之所以最后一個聽者表達的意思與第一個聽者想要表達的意思相差很大,關鍵就在于,在整通過程中,溝通參與者沒有反饋的機會,所以幾輪溝通下來就和原來的意思相差甚遠了。
有一個著名的溝通模型叫哈雷視窗(如圖4)。它可以進一步幫助我們理解溝通的實質和溝通過程中遇到的障礙。
別人知道 盲點 公開
別人不知 未知 隱藏
信息狀態 自己不知 自己知道
圖4哈雷視窗
我們可以從這個視窗里看到,溝通的雙方在溝通過程中因為對信息的掌握情況不同,存在以下四種不同的狀態: 第一種: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這是一個未知的領域,也就是溝通雙方對溝通的內容都沒有掌握。對待 這個領域,我們是無法通過溝通了解真相的,只有靠不斷的探索才能了解更多。比如,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外星人,沒有 人真正清楚,只有靠我們不斷的探索,才有機會得到真相。
第二種:自己知道,但別人不知道的,這個領域是自己隱藏的方面,也是造成溝通障礙的童要因素。
我還在學校讀書時曽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那時我在學校新認識了一個非常聊得來的朋友,經過幾次交往,關系 也越來越好,他也經常主動找我聊天。突然有一天,我發現他很久沒有跟我聯系了,于是我就打電話問他是不是這段時間 很忙。結果,他冷冷地告訴我說:“是很忙!”可我感覺不太對勁,就進一步追問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最后他才告訴我 說:“前段時間好幾次在路上遇到你,我很遠就向你打招呼,可你好像沒看見一樣。”這個時候我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其 實是因為我哏睛比較近視,稍遠一點就看不清,而我又不愿意戴哏鏡,所以他幾次在比較遠的地方向我打招呼我都沒注意到。可他并不知道這些情況,所以還以為是我故意不理他。
這件事情給我的觸動很大:在人與人的溝通過程中,很多問題的產生是因為我們不了解真相。溝通的過程就是要 把一些自己知道但別人不知道的信息或情感傳遞給對方,讓對方能夠理解和感受到。
第三種:自己不知道,而別人知道的,這個領域是自己的盲點。我們在中學的時候就學過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課文 叫《皇帝的新裝》,講的是皇帝一絲不掛卻還以為自己穿著世界上最漂亮的新衣服。這雖然只是個笑話,但在現實生活中 我們有時也會這樣,以為自己了解事實,其實很多時候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我們要通過溝通不斷消除自己 的盲點。在溝通過程中,我們要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才能了解到一些自己并不知道的真相。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給 別人說明的機會,因為也許我們所理解的只是表面現象。
第四種: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這個領域是公開的,是大家都有共識的。一個良好的溝通最終要達到的結 果,就是大家對相互之間所表達的信息或情感都有正確的理解。當大家都真正理解了彼此的真實想法,才容易在同一個問 題上達成共識。